-
09-06
-
12-27
-
12-31
-
01-08
-
12-31
适老、无障碍化:用善良发现老人、残障人士中的流量新蓝海
发布时间:2020-12-31 13:14:53
文章来源:原创
访问次数:31
图片来源:摄图网
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(ID: qspyq2015),作者刘远举,创业邦经授权转载。
随着智能手机、移动互联网深入生活,大量证件、手续、支付正在被智能手机取代。智能化、数字化更加高效、便捷,当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,不过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快速增长,老年人面临的“数字鸿沟”问题日益凸显。
老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进站遭到拒绝、94岁老人被抬进银行做人脸识别、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支付交不了医保、老人无法使用网络挂号等新闻频频出现,引发社会关注。
针对这种情况,今年11月,国务院发布了《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》,对社会关切的老人数字化障碍问题,做出了回应。
方案发布之后,各个部委也行动起来,推出了具体的落实措施。
12月25日,交通部组织召开平台公司座谈会,研究便利老年人打车出行有关工作。这一次交通部将在三个方面指导打车APP的优化。一是网约车APP,争取春节前开通试运行方便老年人使用的“一键叫车”;二是网约车平台增加电话叫车服务;三是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派单服务。
应该说,这些措施还是非常接地气的。现在使用网约车APP,出发地点可以自动定位,但目的地却需要手动输入,对一些老人来说,这是一个障碍。一键叫车,上车后再告诉司机目的地,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
对于智能机都不会使用的老人,网约车平台新增电话叫车,也能帮到这部分老人,方便他们的出行。而优先给老人派单,让老人在寒风酷暑中少等待一会,其实就是尊老传统在技术领域、算法领域的体现,是传统的延伸。
其他部门也推出了各自的措施,解决老人在数字化生存中的一些障碍。
国家发改委强调,各地不得将“健康码”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,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、持纸质证明通行、出示“通信行程卡”,作为辅助行程证明。
卫健委要求,整合健康码和各种公交卡、市民卡,实现多元化的出行凭证。同时,还要求医院保留人工窗口与纸质单据。
央行则对涉及公共服务、民生,社会影响大的拒收现金主体,依法依规予以严肃惩治,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友善的支付环境。
这当中,涉及范围最广,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工信部为期一年的“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”。毕竟,APP是当下数字化的入口。
此次改造行动,涉及到新闻、交通、金融、社交、医疗、通信、购物等多个方面。除了老人,也涵盖了视力障碍人士、听力障碍人士、肢体障碍人士,针对他们也将推出一系列措施。甚至也覆盖了不会说普通话的人,提升APP对方言的识别能力。
客观的说,在政府行动之前,科技公司在对待互联网弱势群体的问题上,已经有不少措施。比如,主流手机都有老人模式,很多大众性的APP也有针对老人的代付、代订等功能。某种程度上,这是科技向善的本性,科技一直在帮助弱势群体,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的便利,填平老人、残疾人与正常人的差异,从而带来更多的公平。
科技的发展,其实一直在填补老人与年轻人的数字鸿沟。在PC时代,由于更高的成本、键盘鼠标的操作方式,老人与互联网的隔绝更大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,触摸技术的出现,成本下降、操作更人性化,更多的老人开始接触网络。
科技的发展,也一直在帮助残障人士。主流手机都有盲人模式,其中最好用的,当属苹果的Voiceover。在iOS 14中,已提供屏幕识别功能,对应用程序的数千张图像进行了培训,可以学习按钮的外观,图标的含义等。苹果的努力,在一些很小的细节上也能体现,比如,在安装macOS系统的时候,就能启用Voiceover,盲人就不必找人帮忙安装系统。Apple Watch还能通过震动的方式来告诉盲人时间,先震动几下代表时针,再震动几下代表分针。这些细节处的善意、善行,让人感觉到科技中的人性温暖。
不过,客观的说,目前的APP应用还是有一些欠缺之处。针对这些问题,此次专项行动将会推出更多具有大字体、大图标、高对比度文字等功能特点的产品;鼓励更多企业推出界面简单、操作方便的界面模式,实现一键操作、文本输入提示等多种无障碍功能。
需要指出的是,老人在互联网领域的困难,某种程度上,是因为他们缺乏一种现代性能力。自从按钮出现后,“读图示”就成为一种现代性能力了,比如播放、停止、同意、回到主页、返回、电源,这些都有一些相对固定的图标,但老人、文化低的人不认识这个图标,就无法实现与智能设备的互动。
现在老人使用一个APP,往往需要反复学习,因为他们是去死记硬背怎么操作,而不是去互动,自然更加困难。所以,可以考虑给图标加解释,或者直接用文字代替图标。随着这些基础设计语言的进一步优化,更适合老人,老人触网会更加容易。这会发掘出一个很大的市场。
从这个角度看,帮助弱势群体,其实也是市场的本性,科技提高效率与提升公平,是并行不悖的。市场自然也会奖励以科技向善之心,不让弱势群体掉队的企业。
当下,中国正进入到老龄化社会。2022~2035年,老年人口总量预计将从2.7亿扩大到4.2亿。据专业人士预测,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,在2030年将达到25%,2050年或达到35%。
这必然意味着,中老年群体将成为互联网的一大主要群体。根据Questmobile《银发人群洞察报道报告》,2018年12月,银发人群(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)移动互联网月人均使用时长118小时,较上年同期增长20.7%。在2015年,视频通话主要群体是90后和00后,现在视频通话主体已经变成了55岁以上人群。
目前,我国使用手机的老年人约为2.74亿户,其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老年人约1.34亿户。这意味着,全国或有近1.4亿老年人没有使用智能手机,我们不能让他们在这个时代掉队,同时让1.4亿不上网的老人上网,让已经使用智能手机的1.3亿老人更深入地触网,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。
以打车为例,老人打车,虽然基于收入、更节省的习惯等原因,频率不高,但老人整体数量大,在如今线上存量流量已经逐渐见顶的当下,也是一个可观的增量市场,值得发掘。
不仅是在打车上,在娱乐、生活服务、阅读等方面,老人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增量流量市场。做好这个市场,只需要在APP应用上,实施老龄化的相应改造,一次性改造,就可以获得持续的效果,边际成本极低,可以说是一劳永逸、一本万利。
除了改造APP,更需将心比心地去发掘市场。比如,在老人社交方面,以广场舞内容服务切入的中老年社区“糖豆”,就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。2019年4月,腾讯投资、GGV纪源资本、顺为资本等多家共投C轮融资。
除了老人,残疾人也是一个巨大的用户群体。以盲人为例,在中国,盲人的数量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。中国的视力残障人士,数量高达1731万,占到人口比例的1.26%,但平日在街上,并没有见到多少盲人,这是因为出行不便,盲人基本不出门。30%的盲人基本不出门,26%的人出行需要家人陪同。现在自动驾驶技术如火如荼地发展,究其本质,是一个智能识别技术,那么,自动驾驶发展获得的技术进步,能不能换一个领域,惠及视力残障人士呢?
老人、残疾人,需要科技以向善之心,去帮助他们,而换到市场化的视角,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用户,需要用商业智慧去发掘。从这个角度,在当下线上流量见顶的大背景下,谁更善良,谁就能发现中国流量的新蓝海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hzlm.nethttp://baibu123.com/internet/27.html
文章评论
-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